但留清气在人间--悼念我们的老社长莫艾
石坚

3月6日晚,新华社天津分社给我送来一封急信,信封落款是“李蕴辉”。我预感到可能有不幸的信息,因蕴辉同志的丈夫莫艾长期卧病。我急忙打开信封,使我惊奇的竟是莫艾亲笔书写的他本人死亡的“通知”。信的全文如下:

  • 老社长莫艾

石坚同志:

我已于公元2003年2月7日11点03分离开我们共同相处过的这个大千世界。死是人生的归宿,是人生的正常过程。我的家属根据我的预嘱,摒弃一切世俗的安排,所以没有把我的死讯通知你们,请能见谅。生前多蒙关照,顺表谢忱!

莫艾预写于1988年10月15日

(死亡日期是我让家属具实填写的)

和这封信同时寄来的还有莫艾亲笔写的遗嘱,全文如下:

人有生则有死。生和死都是客观法则。就人类来说,生是死的更新;就个人来说,死是生的归宿,更是对我的彻底解放。因此,我死之后,遗体即交医院解剖,供医学研究之用;有用的器官,可立即取出,由医院无偿分配给需用的病人;剩余的无用部分,可和其他动物解剖后的遗骸一样,投入焚尸器内焚化肥田。我的家属应善体我意,毋作无益的世俗悲痛,更不要举行任何悼念仪式,也不要留骨灰、发讣告、写通知,更不要登报。亲友中如来电来函询问,可按我生前所写的通知填写死亡的时间后复。对我的儿孙家属:寄以下希望:

1、善事尔母。她年事已高,在世之日无多,凡事不要惹她心烦,让她安度晚年。

2、努力工作学习,做一个不受势利污染的正直的人,努力为人民服务的人,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人。你们中的共产党员,要始终不渝地履行你们入党时的誓言,能做到这一点,我也就瞑目满意了。

3、教育好后代,以德智体“三育”培育他们,要求他们。德以立身,智是人类继往开来的基础,再加上健康的体魄。这就尽到你们的责任。

4、遗嘱立于1988年10月15日。这天,我身体比较健康,神智非常清晰,精神也很愉快。这份遗嘱是在这种情况下,经过我的深思熟虑之后写的。

莫艾(戴厚明)亲笔书

1988年10月15日 1990年12月24日,此遗嘱给我的儿子戴晓明、戴晓安阅看,他俩当即表示完全同意我的上述意见,并按此执行。

  • 在云南边境,遥观南国风采。高山上的石碑是国家边界址。

信中附有莫艾给友谊医院院长写的一信,对他的遗体处理办法作了详细说明,并订立一份有公证人参与的、具有法定效应的文书,让医院“持之有据,也使我将来死得其安”。

我拿着信和《遗嘱》,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莫艾同志如此坦然视死如归,生前对身后事的具体安排,充分表现了彻底唯物主义者的宽阔胸怀,更增加了我对他的崇敬之情。

莫艾是一位全国知名的新闻界前辈,早在1939年就担任了上海《国际日报》的记者。同年,到重庆任《时事新报》助理编辑,并兼任中国青年记者学会总干事。1941年,到延安中共中央机关报《解放日报》任记者。他采写的《劳动英雄吴满有》、《女劳动英雄马杏儿》以及延安南区合作社主任刘建章先进事迹等报道,对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和合作社工作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,受到毛主席、朱总司令的表扬。毛主席还亲切接见了他。

  • 赴滇西铜矿摄于万山环绕的途中。

1954年,莫艾到新华社天津分社任社长。这位曾在延安工作的老记者一到天津,就带来了一股清风,就是艰苦奋斗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。他首先对分社记者做了家访,了解每个人的工作、学习、生活和家庭情况,并和记者本人及其家属推心置腹地交谈。同志们都感到他态度和蔼,平易近人,像老大哥一样亲切。在工作中,他以身作则,带头深入实际、深入群众。他不会骑自行车,便乘公共汽车或步行到工厂、农村、工地去采访。为写好一篇稿子,或者帮记者改好一篇稿子,他常常夜以继日地工作。他到分社之初,仅有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作办公室兼卧室,和全楼住户共用一个厕所,与同志们一起在食堂吃大锅饭。后来,他和副社长艾长青一起,向市委办公厅要了一所办公楼,条件稍好一些,但仍同艾长青和我三人挤在一间屋里办公。他经常对我们说,这条件比延安时期好百倍。记者没有办公室,同样可以写好稿。战争年代,战壕就是办公室,两个膝盖就是办公桌;和平时期,记者的办公室就在工厂、农村、学校、工地。他还常常说,条件太好,反而会影响记者到第一线采访。分社记者纷纷以莫艾为榜样,深入到基层采写了不少好稿,受到市委和总社的表扬。

莫艾非常重视记者的学习。他组织我们学习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政策,学习新闻业务。当有同志认为新华社三五百字的短新闻很容易写,他却一再告诉大家,短而好的新闻更难写。他组织记者开展练笔运动,使大家认识到新闻写作是一门艺术,需要下苦功才能掌握它的规律,从而在写作水平上有了明显提高。

大胆培养、提拔青年,是莫艾一大优点。在他精心培育下,记者们政治上逐渐成熟,业务上不断提高。后来有的记者担任了新华社亚太总分社社长、香港分社总编辑,香港《大公报》编委,新华总社著名的高级记者,和莫艾言传身教不无关系。我个人更有切身体会。30岁出头,莫艾就向市委、总社推荐我担任了分社副社长。

莫艾同志把自己的一生,奉献给党的新闻事业,最后又把遗体献给人民。他的崇高品德和无私的精神,特别是他始终保持和发扬延安作风,给我们新闻界同志留下了宝贵的财富。他正确的生死观和移风易俗处理后事,也值得我们离退休的老同志学习。

[ 关闭窗口 ]